服務熱線:
4006199175
昨天下午,南京市政府通報“小龍蝦”事件調查結果:本次事件是與食用小龍蝦相關的極少數(shù)個體出現(xiàn)的一過性橫紋肌溶解綜合征。與會專家認為,與國際上時有報道的Haff病基本一致,有可能與某種生物毒素有關,但具體原因仍需進一步分析。
不過短短數(shù)周,“橫紋肌溶解癥”這個聽上去有些陌生的名詞竟一下子成了眾多食客的“外交詞匯”被掛到嘴邊。究竟是“小美味”還是“小毒物”,有關專家昨日依舊沒有給出答案。但是,由小龍蝦掀起的這場風暴卻已刮倒了不少人,除了因“肌肉溶解”而住進醫(yī)院的那些食客,蝦農、蝦販、老饕……小龍蝦這條紅火的產業(yè)鏈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上周末,記者來到南京和盱眙兩地,找尋這些與小龍蝦息息相關的人,并試圖從他們口中,對小龍蝦這個一時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的生物,做進一步的了解。
“盱眙龍蝦”:品牌沒有倒
盱眙,江蘇淮安的一座小縣城,遠近聞名的龍蝦之都。無論在全國的哪個城市,但凡以龍蝦為招牌的飲食店,前面極有可能就會被冠上盱眙二字以示“正宗”。
從南京中央門的長途汽車站到盱眙縣城,路程大約150公里。不算短的距離,來往的車次非常密集,半小時就有一班。候車廳里的檢票員告訴記者,每逢周末,南京人經(jīng)常會舉家到盱眙,大吃一頓十三香小龍蝦,以彌補南京“正宗”盱眙蝦少的缺憾。汽車還未下高速,道路兩側已時不時飛奔出“盱眙菖菖龍蝦”的巨幅廣告。
到東方市場的小龍蝦一條街實地打探了一番后,記者把找尋目標的方位鎖定在了明祖陵鎮(zhèn)。那里緊鄰洪澤湖,正是盱眙小龍蝦主產地之一。
多的時候,二三毛一斤
明祖陵鎮(zhèn),中午時分,天空正飄著不大不小的雨點,街上沒什么人。一路顛簸到了不算寬的岸堤上,再下車穿過一條近百米的泥濘田埂,記者登上了鹽淮村王莊組漁民錢兆華的船屋。
船屋頂上,一架發(fā)電機葉片正隨風而動。讓人吃驚的是,住著30多戶人家的王莊組,竟然是個“被遺忘的角落”,至今都沒通上電。于是,發(fā)電機成了家家戶戶的標配,提著沉重的電瓶去有電的人家花上10塊錢,“購”來的電夠錢兆華家的電扇轉上三天。雖然屋里還有一臺21英寸的彩電,但在炎熱的夏天,它也只能被無奈地當作擺設。
錢兆華今年40歲,跟78歲的父親錢國富在洪澤湖邊捕了一輩子魚。在錢兆華小時候,小龍蝦一點都不吃香:“以前都是打魚時順便撈,但一撈都能撈上一船。那時沒人要這個,我們就自己用清水煮煮吃,多出來的干脆就把蝦仁擠出來做蝦丸,就跟現(xiàn)在的魚丸差不多。實在多的時候,二三毛一斤賣掉?!?
再撈來賤賣,就真蝕本了
進入新世紀,盱眙開始打造起小龍蝦這張城市名片,并辦起了龍蝦節(jié)。此時,錢兆華地籠里的龍蝦,才逐漸有了“價值”。村里一些腦筋活絡的人也干起了收蝦這個行當——從“錢兆華”們手里低價收進龍蝦或蝦苗,然后高價轉手給各地需要“盱眙小龍蝦”的人。對當?shù)貪O民們來說,捕野生龍蝦既不用下苗也不必喂料,幾乎不耗費成本,所以價格也就由著收蝦人來喊了。5錢左右的龍蝦,收蝦人給出的收購價是3元一斤。而僅僅經(jīng)過一、兩道轉手,這些龍蝦在盱眙的東方市場里就已經(jīng)賣到了10塊錢以上。
在錢兆華腦中的價目表里,1兩左右的蝦10元一斤是正常價位。對于外面的行情,錢兆華并不了解,也不渴望去了解。因為即使外面的蝦價再瘋漲,自己的蝦還是只能賣給這幾個固定的收蝦人:“所謂知足常樂嘛。他們可以到網(wǎng)上去找買家,別人要多少他們都能給搜羅到,但我們只是小散戶,什么渠道都沒有。更何況,這些人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統(tǒng)統(tǒng)不好惹。每次來收蝦,他們說多少錢一斤,就是多少錢一斤啦?!?
可是,最近這一個月的形勢,讓錢兆華有些“樂不起來”——收蝦人報出的價格,低得驚人:“1兩多的才六七塊一斤,他們說是因為南京的龍蝦出事了。”為此,錢兆華這幾天還特意打開電視看新聞,了解這樁“大事件”。新聞里,小龍蝦的價格連續(xù)跳水,但在盱眙,1兩到1兩1的蝦,還能賣20元。于是錢兆華干脆不干了:“龍蝦的壽命一般也就1年多,反正現(xiàn)在就快下市了,價格這么低,干脆就再養(yǎng)養(yǎng),等到了秋天,產量小了,如果那時事情平息了,價格自然還會上來?!?
錢兆華的“罷工”,其實有他的苦衷。2004、2005年那會兒,隨著小龍蝦的地位一路高漲,村里一些“有識之士”嗅到了商機,幾家一合計便把錢兆華家門前的幾千畝蘆葦塘承包了下來,一心做起了捕蝦人。當時錢兆華還笑人癡,沒想到,短短數(shù)年,這些人已經(jīng)成了村里的“大富翁”,每年都能賺上個百八十萬。眼下,從伏湖到流嘴這片水域早已被村民們承包完畢,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自由捕撈。于是,老實巴交的錢兆華只能花1萬元承包起家門前一個15畝的水塘:“以往這個時間,至少已經(jīng)賺回了六七千,但今年到現(xiàn)在為止2000塊都沒做到,如果再撈起來‘賤賣’,肯定是要蝕本了?!?
說起野生龍蝦生長環(huán)境惡劣、很多“稻田蝦”混跡市場導致洗蝦等話題,錢兆華給記者描述了實際情況:“龍蝦生命力很強,在哪都能生長,早上四五點鐘,天微微亮的時候,村民們都會拿著地籠挨著有水的地方四處下籠子,不管是稻田還是臭水溝。他們撈到的這些蝦,有的因為見不到陽光個頭偏小,有的長時間趴在有農藥殘留的田地里,肚皮黑黑的,但它們還是被賣給蝦販子。然后,販子把它們和大量好的蝦混在一起賣,沒人會注意到。即便發(fā)現(xiàn)了,只要在轉手前弄干凈點就可以了?!?
即使如此,錢兆華也不認為這些情況和此番“龍蝦門”有必然聯(lián)系:“我們在這生活了一輩子,吃龍蝦也不是吃了一年兩年,究竟是干凈還是臟,我們天天吃的人應該最有發(fā)言權。如果肌肉溶解真是因為野生蝦生活環(huán)境不干凈引起的,那這病恐怕早就該爆發(fā)了?!?
盱眙湖洗把澡,身價翻番
和洪澤湖里的“野味”相比,胡德林人工養(yǎng)殖的蝦,看上去讓人放心不少。記者來到眙城鎮(zhèn)雨路村的澳美龍蝦生態(tài)產業(yè)園時,胡德林正從船邊的地籠里撈起一袋蝦。倒入盆中,里面既有一兩多重的公蝦,又有七八錢的母蝦,還有不足一錢的蝦苗。他告訴記者,公蝦鉗子大,“賣相”好,受到各類飯店的青睞;母蝦的蝦黃多、柔嫩,是較為實惠的選擇;小小的蝦苗,則是很多外地養(yǎng)殖戶的最愛,“我們這里的苗,不管賣到哪里,長出來都算正宗的盱眙龍蝦?!?
記者看到,整個幾十畝的水塘向下挖地1米多深,里面種上了俗稱“四不敗”的水草作為龍蝦的主食,每隔上五六米,還有一道土埂,專供龍蝦休息、挖洞。據(jù)了解,生長在天然水體中的小龍蝦,由于水生植物、底棲動物等餌料能滿足其生長要求,因此長勢較好。但在池塘這類人工高密度精養(yǎng)的環(huán)境下,天然食物缺乏,就不得不靠“開小灶”來滿足小龍蝦生長發(fā)育的需要,“小龍蝦平均壽命大概1年多,一般春季3月左右下苗,三四個月后便可長到六七錢,經(jīng)過4到5次‘蛻殼’后能夠長到一兩以上。到了冬天,小龍蝦要到土埂里打洞休息,那時要抓蝦只能‘掏洞’,所以春節(jié)前后的小龍蝦價格最高。”
胡德林告訴記者,他會定期往水塘里投雞腸、鴨腸以及一些蝦蟹共用飼料:“下午撒在邊上,到第二天看一下吃的情況,如果吃光了就接著撒,不過絕對不能撒太多,否則水質就不好了,蝦的質量也會受影響?!?
胡德林養(yǎng)蝦,不過5年時間。雖然老板換了好幾茬,開給他的工資卻始終徘徊在1000多塊。不過,這并沒有影響他鉆研養(yǎng)蝦的積極性。從4點半收地籠到上午挑蝦,從下午喂料到傍晚修補地籠,他的生活忙碌且充實。整日和天南海北的客商打交道,經(jīng)常會有客人“拜倒”在胡德林的技藝下而想要“挖墻腳”。不過胡德林并不動心:“我是土生土長的盱眙人,龍蝦又是盱眙最大的名片,只要能夠多為盱眙養(yǎng)一些好蝦,我也就滿足了?!?
由于規(guī)模相對較大,經(jīng)營面廣、客源穩(wěn)定,且有著縣里的鼎力支持,胡德林工作的龍蝦園此次并沒有受到“龍蝦門”的太大沖擊。不過,胡德林還是從中看到了一些隱患:“現(xiàn)在盱眙龍蝦質量有目共睹,產量每年也就幾萬噸,光是供應本地市場就已經(jīng)蠻吃力了。這次出事的南京小龍蝦,聽說都是從安徽、湖北進的貨,和盱眙龍蝦并無關系。不過,根據(jù)盱眙現(xiàn)有的龍蝦養(yǎng)殖標準,只要原產地在盱眙,無論是人工飼養(yǎng)還是野生,都可以用上‘盱眙龍蝦’這個牌子。賣到南京惠民橋市場的盱眙龍蝦很少,但從南京惠民橋反流入盱眙的龍蝦卻不少,尤其是在夏季吃龍蝦的高峰時節(jié),很多外地龍蝦只消到盱眙的湖里洗把澡,身價便立刻翻番。如果這次問題真的出在蝦的源頭上,那么一旦這些蝦流到了盱眙,再從盱眙發(fā)往全國,造成惡劣影響,那對于整個龍蝦產業(yè),都將會是個不小的打擊?!?
蝦販市場:盛夏遇“霜降”
惠民橋水產市場,南京市小龍蝦的最大集散地。因為“橫紋肌溶解癥”,這里的龍蝦商販,在最短的時間里,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冰火兩重天”。
上周六上午9點,本該像“打仗一樣忙碌”,但1號攤位的老陶卻面無表情地坐在市場入口的最顯眼位置。面前,是兩個白色的泡沫箱,左邊的是1兩的全母蝦,原價28元,現(xiàn)在18元。右邊的則是1兩2以上的“極品”,“橫紋肌”前能賣32元,現(xiàn)在24元,可依舊乏人問津。
“連錢都數(shù)不過來,哪還有空洗蝦”
見記者走上前,老陶立刻打起精神,從泡沫箱中拿起一只龍蝦揮舞起來:“小龍蝦要不要?我們的蝦都是洪澤湖的,市場每天都來抽檢,質量絕對有保證……”
占據(jù)著惠民橋市場的“黃金攤位”,老陶原先一天基本能賣出數(shù)千斤小龍蝦,高峰時段要貨都得先電話預定。可眼下,整整一上午,泡沫箱才空了6個,也就賣百來斤,老陶說:“都說是洗蝦粉惹的禍,要知道,忙起來,我連錢都數(shù)不過來,哪還有空洗蝦!不能因為市場里有個人洗了,就把我們全帶上了?!?
南京愛吃小龍蝦的人很多。除了那些正規(guī)的館子,很多人鐘情于大排檔。在陶老板的客源中,就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大排檔生意?!褒埼r門”爆發(fā)后,有關方面暗中叫停了作為“中堅力量”的大排檔的小龍蝦經(jīng)營,但對于市場里的小龍蝦,除了加強相應監(jiān)管杜絕洗蝦,小龍蝦的買賣依舊照做。
生意雖開著,但客源沒了。這讓惠民橋的小龍蝦老板們好似連坐了幾個跌停板,忙不迭地“割肉逃命”。伴隨著逐日跳水的價格和銷量,如今偌大的市場里像老陶一樣堅守的,只有寥寥數(shù)人:“現(xiàn)在算知道了什么叫一個天一個地?!?
上午10點,老陶的妻子騎著黃魚車帶來了一個好消息:今天的最后兩箱小龍蝦被一個老客戶定了??盏?、滿的,老陶把箱子一股腦地都搬了上去,扶著車,朝大門外走去。
市場商戶從200家銳減到7家
老陶把貨賣完了走了,這讓隔壁2號攤位的老板娘有些坐不住。說是1號、2號“黃金攤位”,實際上不過以兩個毗鄰泡沫箱為界。眼看著面前只剩下自個兒的兩箱“愛蝦”,老板娘站起了身,一手扶著遮陽傘開始搜索“目標”。
十來分鐘后,一個白發(fā)中年男子走了過來:“這蝦怎么賣?”
“早上還賣20元呢,現(xiàn)在就剩這些了,賣給你17元一斤吧?!?
中年男子嘴里嘀咕了起來:“最近小龍蝦好像不太安全吧,吃了會不會肌肉溶解???”這下可好,對面攤位的兩個老板聞訊而來,三個人圍著中年男子給他上起了“食品安全”課,生意上的“你死我活”在此刻消失殆盡:“這蝦我們自己都天天吃,不還是好好的,那幾個得病的人很可能是自身抵抗力原因;以前的蘇丹紅、瘋牛病聽上去也很嚇人,這些東西現(xiàn)在不是照樣可以吃嗎?……”可能嫌光講道理還不夠有說服力,A老板翻開了進貨記錄,B老板掏出了經(jīng)營許可,而老板娘更是拎起一只蝦,麻利地把蝦腦袋摘了,手指一擠,透亮的蝦仁便舉到了中年男子面前。
“15塊能賣嗎?”
老板娘的表情凝固了一下:“15真賣不了?!痹谶@之前,她曾告訴過記者,今天這蝦是她凌晨20元一斤批來的。
“賣了十幾年小龍蝦,還從來沒這么費勁過,平時光是每天的訂單就忙不過來了。”說這話的時候,老板娘的眼神中明顯透出了抱怨。
惠民橋水產市場的一位管理員告訴記者,從“龍蝦門”爆發(fā)至今,市場里經(jīng)營小龍蝦的商戶已從200家銳減到7家:“這次事件對他們的沖擊真的很大,但我們也沒有辦法?!?
食客:只剩老饕?
“小龍蝦”出了問題,最受牽連的,除了農民和商販,恐怕還要數(shù)那些龍蝦館老板和熱愛小龍蝦的“老饕”們。
上周五晚上7點半,記者走在南京著名的新民街美食街上。這里,原先是南京市民吃小龍蝦的一大主戰(zhàn)場。只可惜,前前后后兜了一圈,記者也沒透過玻璃窗找見一盆龍蝦。一家名為“盱眙人晶品龍蝦”的店干脆高掛起了免戰(zhàn)牌,一周前開始了重新裝修。另一家主營小龍蝦的店,大堂里也就坐了兩三桌客人,盡管門前醒目地掛著好幾塊“盱眙龍蝦放心店”之類的銅牌。
見記者朝內張望,一位身著紅衣的男子隨即推開玻璃門出來“拉客”。他告訴記者,自從“橫紋肌溶解癥”在南京現(xiàn)身后,店里龍蝦的銷量從原先的上千斤一路掉到如今不足百斤:“現(xiàn)在還來吃的,都是那些龍蝦的‘死忠粉絲’,兩三天不吃龍蝦就渾身難受的那種?!?
在鼓樓區(qū)一家遠近聞名的小龍蝦飯館,老板范先生怔怔地望著電視機發(fā)呆。他怎么也沒想到,短短兩個星期,生意竟然會如此一落千丈。門口供客人排隊等候的座椅,眼下已成了野貓玩耍的玩具。
如今,幾乎每走進一位客人,范老板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上前像背書一般給他們復述一遍自家小龍蝦的安全性:“我們進貨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和供應商簽訂嚴密的合同,保證我們店里的小龍蝦是最干凈最安全的……”盡管如此,進店消費的客人中,最終點上一份小龍蝦的,還是寥寥無幾。
坐了半個多小時,終于來了2個老板的“熟面孔”。
“老規(guī)矩,先來上兩斤?!?
原來,兩位都是這里的VIP級客人,以往只消打個電話,便能順利定上位子:“三天沒吃龍蝦了,過來解解饞。吃了快10年的龍蝦,頂多偶爾會拉拉肚子,肌肉溶解還真是頭一回聽說。會不會跟這些人的自身免疫力有關系啊?”
老板以一臉苦笑回應:“誰知道呢,我們也天天吃,而且都是吃賣剩下的,最不新鮮的,不也沒事?”
三百里之外的盱眙,情況要比南京好上不少。東方市場里的龍蝦一條街,貨源大都面向本地飯店。“徐六龍蝦”的老板娘侍華蘭告訴記者,最近這段時間,銷量只能算“略有下滑”:“我們這的蝦大多自產自銷,南京的‘龍蝦門’,蝦大多來自安徽、湖北,不像我們盱眙的蝦質量有保證,所以我們不怕。”和侍華蘭聊天的間隙,對面一家館子的老板湊了過來:“生意不好?開玩笑,我一會工夫就已經(jīng)要燒15份了?!?
侍華蘭還告訴記者,真正要吃好龍蝦,不妨選擇最為“原始”的烹飪方法——清水煮,加點鹽:“現(xiàn)在的龍蝦名堂很多,在盱眙一般也就燒燒十三香,但到了南京就至少就有五六種做法,椒鹽、麻辣、碳烤等……有的人還會昧著良心加上點‘一滴香’。其實加的料越多,越無法辨別龍蝦好壞。那時,要判斷哪里出了問題,恐怕就難了?!?/P>